如何挑选珍珠 与人类一样,产生珍珠的贝壳也各具个性。 贝壳的培育每年都在进行改良,无法完全复制相同的培育过程。 因此,每颗成品珍珠都具有其独特特点,世界上也并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颗珍珠。 决定珍珠价值的主要因素有六个:大小、颜色、光泽、珠层、形状和瑕疵。 在评估中,基本上,圆形且瑕疵较少、光泽较高的珍珠,最具有高的稀缺性和价值,因此也最昂贵。 尺寸 基本上,品质相同的珍珠,尺寸越大,价值越高。尺寸以毫米(mm)表示珠子的直径。在项链的标示中,通常会以最中央珠子(最大的珠子)的最小值和最两端珠子(最小的珠子)的最小值来表示尺寸。巴洛克项链的情况下,会测量两者的最大值。另外,项链的长度单位是英寸(inch)。对于戒指、吊坠、耳环等只有一颗珠子的产品,会测量该珠子的最小值。 颜色 从贝壳中孕育出的珍珠颜色因贝的种类而异。而即使是相同品种的贝壳孕育出的珍珠,在实际颜色上也会微妙地有所不同。比起母贝贝壳会对珍珠颜色产生的影响,在插核时被插入的外套膜(称为“片”)对于珍珠颜色的影响更大。这个外套膜会成为核的起始点,附着在核上并形成珍珠层。这个珍珠层以纳米和微米单位形成,而哪种颜色的色素较浓,实际上受片的厚度影响,例如,片较厚时,从红色系→绿色系→蓝色系→紫色系逐渐变淡。 光泽 光泽也被称为“Teri”,它展现了珍珠的闪耀。据说,珍珠是自然界中唯一具有三维色彩和光感的物质。主要成分炭酸钙在纳米和微米单位中均匀堆叠,形成珍珠层,光滑的珍珠表面也会进而呈现出光泽。珍珠的光泽与下面提到的“珠层”也有关系,通常厚度较大的珍珠光泽会更加细腻闪耀。然而,也不能简单地认为珠层厚的珠子的光泽就一定好。光泽不只存在于表面,而是从内向外散发出的具有层次感的光芒,光泽也是被认为优质的标准。光泽好的珍珠也会散发出人造珠宝无法比拟的独特柔和的光辉。 厚度 关于珍珠层的厚度,要做到用肉眼去判断它需要长年累月的经验积累。一般消费者在店铺里是很难对于珍珠的珠层进行判断的。然而,这却是对于衡量珍珠价值最重要的因素。从科学角度解释,约100微米可形成0.1毫米的珠层。通常来说,辨认珠层厚并选择较厚珍珠的方法是,珠层较厚的珍珠产生的光泽更加深邃,因此应该选择从内部深处散发出深邃光芒的珍珠,而不是仅在表面上闪烁的光彩。 形状 形状方面,虽然通常认为圆形或近圆形的珍珠较为优质,但除了圆形珍珠外,还有椭圆形、水滴形、三角形的珍珠、以及扁平的钮扣形珍珠等形状各异的珍珠。此外,不规则形状的珍珠被称为巴洛克。巴洛克珍珠的形状独特,可以说每一颗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。此外,还有一种叫做“keshi”的珍珠。这种珍珠在生长过程中因外来物质混入,而混入的物质偶然间形成珍珠囊,并逐渐形成珍珠层,从而产生了keshi珍珠。因此,这些珍珠并没有真正的珍珠核。它们是在养殖过程中形成的珍珠,与天然珍珠有所不同。 表面 珍珠产自大海,有瑕疵是很正常的。养殖珍珠也是同样。珍珠是贝壳在大自然中所孕育的宝石,因此它们的表面并不完全光滑。而最常见的就是在养殖过程中珍珠表面产生的坑坑洼洼的凹陷了。这种瑕疵并非人为造成,我们称之为“酒窝”。珍珠的瑕疵越少,稀有价值越高,价格也会越高。一般来说,珠层较薄的珠子,瑕疵也较浅。此外,光泽较浅的珍珠瑕疵也较浅。相反,珠层较厚,光泽较深的珍珠往往更容易产生较大的瑕疵。